很喜歡這個老師
上過他一堂課
看過他的作品
他的動向及部落格最新發表
常是音像學院學長姐討論的重點
一個被大家稱為大師
卻很難得看得到他的展覽
以及著作的神秘低調人物......
可能是自己太害羞了
沒跟老師講過幾句話
不過,一直以來默默瀏覽著他的部落格
倒也從中汲取了不少養分
老師所有的言談與文字
令人印象深刻的不少
但讓我為之一震,影響較大的
就屬二十年前老師主編的《臺灣攝影家群像》
去年暑假到國美館實習
在他們圖書館看到這系列的書
老師在他自己的那本攝影集裡寫了序
序裡提到自己年輕時創作的徬徨
並摘錄好幾則札記來彌補許多遺漏的靈感與鏡頭
看完後當下明白
這些使人注入情感與凝視的影像背後
竟也曾有過如此年少不安的心情
於是,有了某種共鳴之後
開始漸漸體會到張照堂的影像魅力
在於他不斷觀照各種生命狀態
甚至達到某種哲學或宗教層次的美感
而因此給了我們更寬廣的想像與連結
到底,在與不在之間
我們有多少的可能
有多少的必然與偶然
也許,在這裡找得到答案......
主辦單位EPSON活動訊息 http://w3.epson.com.tw/epson/news/news_page.asp?no=61&aaa=4721&typ=3
展覽策劃人員簡介展覽 http://didacat.spaces.live.com/blog/cns!3AB3C6E027131E32!952.entry
老師相關簡歷的詳細整理 http://www.procamera.com.tw/forums/showthread.php?p=18863
攝影家曾敏雄談張照堂 http://tw.myblog.yahoo.com/miin-shyong/article?mid=9065
張照堂老師的部落格 http://www.wretch.cc/blog/chaotang
然而,在此刻的欣喜裡,我還是深深地知道,那個等待錘煉的作品,以及,依舊迷惘的自己,就像攝影家張照堂嚮往Max Ernst所言,(PS. Max Ernst:「我像瞎子走路,一邊走一邊找到。」)因而有感而發的感性話語,那段話是這樣寫的……「生活中的人在找路,影像中的人在找路,札記中的人在找路。大家都在找路,一邊走一邊迷失,一邊找到……。」
摘錄自<筆者的實習日誌> <臺灣攝影家群像-張照堂>